大泸网

从历史的角度,解读泸州被称为“川南重镇”的原因

佚名

川南是哪里_川南_川南人才网

今天来说可能对泸州为“川南重镇”这个称呼大家不熟悉了,但是在过去很长时间,我们习惯这样来称呼。川南是四川较大的片区,这里除了泸州,也有宜宾,自贡,内江等等,大大小小城镇更是不计其数,为什么偏偏给了泸州这样一个称谓,是我们自己封的吗?当然不是,泸州人一向低调,不爱张扬,也不擅长宣传,这种耿直的性格,今天看来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弊端,沽酒客有点不置可否,但是不自大也是好事,起码证明知道自己的差距,那么关于这个称谓的原因,我们得从历史上去看看它的成因。

在远古时代,我们的祖先以渔猎为生,故多“傍水而居”,且常迁徙。据史学家考证,以涪陵、重庆为中心的巴族,最早是从湖北经清江,大溪移入川境的。这大约是原始泸州人的来历。

川南_川南人才网_川南是哪里

秦汉以前的泸州属巴国,可见长江水域与巴族迁徙繁衍有直接关系。今天即便大多数的泸州人可能都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最古老的那一批,甚至不是明朝的那一批,但是依然继承了巴蜀中的巴人性情,真是一大奇事。

和今天一样,巴人时代的泸州处长江、沱江之汇,周围地域开阔,丘陵地带纵横数百里,江河密布,水源充足,更为先民聚居、发展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。

自古以来,泸州就以盛产稻谷著名,今天泸州人的主食大米,虽然来自全国各地,但是泸州自己种植的水稻其实有很多好吃的,只是市场做得不好没有推广开来,这也是营销人才的缺乏表现,地方格局有待提升,吸引人才上还有很多不足。

川南是哪里_川南人才网_川南

在汉代,江阳井盐已大规模生产。唐宋时期,麻织品相当发达,泸州、蘷州(今奉节)的班布已成贡品。(今天还有哪个知道?)泸州茶与彭绵、邛、雅、眉、汉等州齐名。至清初,成为四川三大茶园之一。今天泸州纳溪的特早茶在全国都是一大特色,可惜还是小众范围知道,推广任重道远。

至于“泸州老窖”曲酒,自明末即已蜚声各地了。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流通,使泸州很早就跻身于工商业城市之列,明宣宗时(1426——1435),全国三十三个大工商业城市,四川占三个,即成都、重庆和泸州。这足以衡量泸州经济地位之轻重了。

而凭良心说,今天泸州老窖起码是泸州标志性的品牌,它是泸州一个重要的产业支柱,然而依然有很多人不屑,我觉得要是你对老窖有看法,没问题,提出你的意见,显然一些人骂街完了就是图痛苦,解决不了问题,这个比踏实做事人,简直没有办法比。

川南_川南人才网_川南是哪里

我们应该明白,在古代没有公路、铁路的况下,水路成了交通运输的大动脉。泸州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河港,由大小流系组成了一个水运网络。它北路由沱江直抵广汉;西路溯长江而上,从宜宾转岷江可达成都;南路经永宁河而通滇北,经赤水河而入贵州。至于东路则畅通万里长江,沿途大小支流和城镇多如牛毛。

这种经济流向,是泸州成为工商业城市的必然趋势。就是说,经济基础决定了泸州成为“川南重镇”的首要条件。

除战争等特殊情况外,通常是经济中心决定政治中心。由于生产、经济的发展,必然伴随着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相应设立。泸州在汉景帝前就建置为江阳县,这是全川最早出现的县制之一,迄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历史。

川南_川南是哪里_川南人才网

值得指出的是,当时的江阳县,辖今泸州江阳区、龙马潭区、泸县、纳溪、江安、富顺、自贡、隆昌、荣昌及永川部分地区,实际比后来的一些州、郡还大得多。当然这些历史我们并没有一天说到晚,倒是有些不太明白道理朋友,老要来说你是某某分出来了的。有意思吗?完全没有。

东汉末置江阳郡,虽只辖江阳等四县,但范围很广,它“东接巴郡,南接牂牁(zāng kē牂牁指汉代的牂牁郡,遗址位于今贵州省东南的黔东南自治州的最西北的黄平县的旧州镇。旧州镇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),西接键为,北接广汉”。

梁大同时(535——545)始置泸州,领江阳一郡和泸川等四县。隋设泸川郡,辖泸州一州和泸川等五县。唐初设泸州都督府、辖一郡(泸川)、六县、十四羁縻州。

宋代泸州辖泸川等四县,末期曾改称江安州。(这个江安后来划给了宜宾,也是很多人跑来说猪儿粑不是泸州的一样,民国都还是泸州,后来被划走了,江安和泸州两千多年是一起,有些东西看清楚再发飙,不然很容易打脑壳扯羊儿疯啊!)

川南_川南是哪里_川南人才网

元复称泸州,省泸川入“本州”,领江安、纳溪、合江三县。沿至民国二年(1913)始降州为泸县,但1919年前尚存永宁道署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)设第七行政督察区至新中国成立。1949年底至1952年8月为川南行署所在地。1952年9月至1960年7月为泸州专署所在地。1983年底建省辖泸州市,从五县一区到今天的四县三区,37年泸州一直在改变,虽然进步不大,但是泸州儿女从来没有退缩胆怯过。

上述情况表明,泸州很早以来就是下川南片区的政治中心。从东汉章武元年(221)建江阳郡后的一千七百多年间,基本上都是郡、州、府、道、专署、省级行署等机关驻地。从政权建置方面看,泸州称为“川南重镇”是恰如其分的。

但是我们也要看到,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于年中,曾有二十三年撒移专署驻地,这虽不影响重镇的地位,但事实上对于发展生产振兴经济、改善人民生活是不利的。实践证明,这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。同时也说明,客观规律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最终它还是会恢复它应有的地位。

建立省辖泸州市就是很好的印证。今天我们也不必说宋末元初的重要军事地位,也不用说历代名人在泸州留下的诗歌墨迹,更不必说,这些年泸州一步步艰难地走到了今天,文明城市,历史文化名城,一切成绩都是一代又一代的泸州人共同付出而成就的。但是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与不满,沽酒客,始终相信,无论官方还是民间,都是希望泸州好,没有希望不好的,看历史,知道我们的过去,不是拿来炫耀,而是给我们自信与底气,更是一种激励,历史上的老一辈泸州人都没有给泸州拉稀摆带,今天我们泸州人会吗?丢脸的事,反正沽酒客不得干,各位继续努力,泸州还有机会。